第十八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克日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全国83所高校的230余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集会主题“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共话大学教育思想,探究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革新生长之路。
确立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新思想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生长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各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普通化迈入普及化阶段。
在我国高等教育普通化阶段,人们普遍将关注点放在扩张规模、增长数量和提升“毛入学率”方面。在普及化阶段,人们更关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跨学科”和“多样性”。我国高等教育要更新教育思想看法,革新人才造就模式,增强师资队伍、高校学科、大学文化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局势。 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需要不停革新教育质量观,以此促进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和模式创新。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生长研究中心主任刘振天表现,高等教育质量观演变的一般趋势可以归纳综合为以下三点:一是在规模上,从单一实体化质量观向多元系统化质量观演变。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质量是目的、历程、效果的统一,是投入、历程与产出的统一,进而将一切要素都包罗其中。二是在性质上,从知识本位质量观向能力本位质量观演变,高等教育必须满足多方面需求。三是在方式上,从政府规制质量观向多方协商质量观演变。
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龚放看来,高等教育供应侧结构性革新的目的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为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援。谈及高等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生长,龚放表现,要确立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从而探索新模式和新路径。在继续造就高素质学术人才的同时,将重点放在造就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上。
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胡建华进一步解释说,详细而言,在教育理念上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在课程内容上要从“应该教什么”向“应该学什么”转变,教学重心要从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向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量转变,教学形式要从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向小班化、充实使用信息手段的教学形式转变,教学治理要从学习评价、升学结业的“学年主义”人才造就体系向依据每小我私家差别学习告竣度实施教学治理的制度转变,质量评价要从“评教”向“评学”转变。
多措并举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 如何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成为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邬大光建议,大学治理应该围绕大学职能展开。
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水平,焦点是提升大学治理的专业水平,实现人才造就、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生治理的专门化。大学治理包罗三个条理:基于履历的大学治理、基于制度的大学治理、基于文化的大学治理。这三个条理反映了大学治理的三种水平。
建设一流大学,应该思量大学文化治理,这是大学成熟的标志。一流大学的文化治理不是一种简朴的制度性划定,而是在恒久办学历程中,学校全体成员配合缔造、能共享、可通报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大学文化的焦点是大学精神。
建立一流大学的历程,就是培育大学精神和文化的历程。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钟秉林表现,大学治理的实践路径包罗改善政府的宏观治理、完善大学向导体制、优化大学组织结构、保障大学民主治理、平衡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力,以及深化学校内部的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革新、完善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营造优良的大学文化等。大学文化是大学在恒久生长历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人文品格和价值理念,是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
大学文化包罗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我们必须挖掘大学文化资源,通过种种方式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大学生和教师社会责任感,为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及人才造就机制营造良好气氛。
集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通大学承办。泉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吴楠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民众号cssn_cn。
本文关键词:爱游戏app平台,开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局势,新,局势
本文来源:爱游戏体育app-www.longrunshicai.com